Tuesday, May 10, 2011

母親節宋詞欣賞:定風波(蘇軾)





献給天下間遭遇種種風波的母親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今天是母親節,但內地維權人士的母親卻在憂心中度過。維權藝術家艾未未的母親高瑛表示,雖有其他兒女相伴過節,但一家人仍悶悶不樂。「沒有人可代替艾未未,我一閉起眼睛就會想到他」。她說,每日鬱鬱不歡已影響到健康。另一名維權人士黃琦的母親蒲文清更是在孤獨中過節,病了也沒有人照顧,只是等候兒子下月能夠出獄。


讀到這裏,我心有戚戚焉,人生幾許風波,痛苦難受莫過於與至親的生離死別,最悲痛莫名的乃父母对子女的殤離。上述兩位母親,尚有望與兒子重聚,但念及天安門之子和彼等的母親,是死别而沒機會說再見,連公開悼念的權利也被剝奪,真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我人生中也經歷了一些風波,比起上述的母親們,當然算不了甚麼,但人在失意的時候,總會覺得自己的處境是最孤苦無出路的。正際此人在旅途洒淚的時刻,在報纸上林燕妮專欄,看到她用蘇軾的《定風波》來自我開解與一生至愛分手的哀怨離愁,好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既然改變不了現實景況,風雨雖已沾濕衣身,但仍可保守己心,不被命運打倒,瀟洒地把一切苦毒怨懟輕輕彈指揮走,這可以做到嗎?當然是很困難,但也可嘗試好像用攝影機的遥距調控,把內心的傷痕烙印,放大縮小地調較到一抽離但又非完全不上心的地步,傷痛的感覺是最真實的,不管怎樣壓抑,如非經疏導宣洩,都揮之不去,一生追隨,當把傷痛的度數,調較到自己可承受处理的水平,便能像小雨點般,縱沾身但仍可「一蓑煙雨任平生」了。
蘇東岥寫《定風波》時是因丟官而失意,向來已有許多詩人墨客撰文評價詮釋,謹節錄兩段於文後給同好参考(*1)。我倒感到,蘇東岥面對「風波」的人生取態,適用於任何人生處境,特別是今天在中國特有國情裏,所有被風波波及的當事者,和我們這些被風波困擾的圍觀者,都可學習在中国這陰晴不定的政治氣候裏安身立命。那管它月圓月缺,歷史的主,真理的神,一直在萬事互相效力地掌控一切。聖經中說:「你們要休息,好叫你知道我是神」(*2),聖經不是叫我們取放棄抽離之態度,反之,在神賦予我們人身言論自由的權利下,爭取該爭取的,然後把一切交托,把不必要的執著放下。老實說,最近中央、地方政府的較勁角力,出現開明和加強打壓並存的吊詭局面,相信局內人也互相牽制未能全盤掌控,更何况我們這些局外人呢!
但全知全能的主,必叫衪的永恆國度在祂的時間裏得光復,地上一切的不義,罪的糾纏,都會被清除!到那日,真愛是這地球村的唯一存留力量,因愛能掩蓋一切的罪(*3)。天安門之子,和一眾血柒的風采之士,在基督捨身流血為世人贖罪的得勝旌旗下,必與母親們重聚,擁抱同步於永恆,屆時回看一切經歷的風波,正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恩重如山,只有恩典。

(*1a)【作者簡介】
蘇軾(公元 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博學多才,詩詞文章書法繪畫,無一不精。文章屬“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以詩為詞,開創了豪放清曠的詞派,對後世的文學有巨大影響。
(*1b)【字句淺釋】
嘯:撮口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芒鞋:芒草編織的草鞋;勝:勝過、超過;蓑:蓑衣,用蓑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煙雨:雲霧瀰漫,雨勢很大;料峭:微寒(多指春寒);斜照:落日的餘輝;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1c)【全詞串講】
別聽那穿透樹林、打在樹葉上的風雨聲音!咱不妨一邊從容的趕路,一邊長嘯又歌吟。手拄竹杖,腳登草鞋;步履輕鬆,勝過騎馬。有誰害怕?任憑它風雨一輩子吹打,披一件蓑衣頂著它! 微寒的春風吹醒了我的酒意,還真有些侵人的涼意。但迎面的山頭上露出夕陽的餘光。回頭看看剛才風雨交加的地方:風雨沒有了,落日的餘輝也消失了。正好回家!
(*1d)【言外之意】
任一仁

作者用圖畫思維的表達方式,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向讀者表達了一個生活的真理:勇氣是戰勝困難、闖過磨難的最好武器。
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真不少,躲不了避不了。乾脆鼓足勇氣迎上去,從容向前走,樂觀的有說有唱又有笑,風雨很快就過去了。回頭再看,當初的害怕真可笑。
回家的路上風雨如磐,常有突然的磨難。心不動、膽自壯、勇往直前。怕心一出,躲躲閃閃,反而容易受熬煎。等到沒風沒雨再出來看看,早誤了回家的路程,追不上同行的伙伴。
龍之台
寫這闋詞的時候,正是東坡得罪當道,被貶謫到黃州的第三年。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的「莫聽」兩字,點出了他面對艱難的環境都不憂不懼的的態度。「何妨吟嘯且徐行」寫的是,既然已經身處風雨之中,與其狼狽地閃躲奔跑,何不放慢腳步邊走邊吟詩高歌呢?「竹杖芒鞋輕勝馬」,在這樣的天氣裡,平民使用的竹杖和芒鞋比官員的坐騎更要來得實用。東坡用了一個「輕」字,代表了他對於虛偽黑暗的官場生涯的厭惡,寧願選擇一個「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歸隱生活。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此時,他的酒意已被春夜的寒氣所吹醒,天也已經晴了。在這樣反覆的天氣裡,引出了他怎麼樣的心情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蕭瑟」,是風雨聲。回顧這走來的一路上,真是刻骨銘心!自然界的陰晴圓缺,我們早已多見。花開花謝,日月升起落下,宇宙間的這些自然現象,也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在運行著。而榮辱貴賤,這些人間萬事的興衰起伏,也只不過是天象變化下的一部份哪!所以,面對走過來的坎坷,心中真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啊!

(*2) 詩 篇 46:10你們要休息(住手),要知道我是 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
(*3) 彼前4:7-8:「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我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Tuesday, May 3, 2011

從五四、六四至七四




















際此五四記念日,再呼籲黨中央暨各級政府领導人,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從五四(*1)、六四(*2)至七四(*3),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提昇為一軟硬實力兼備,轉化為一以愛為本,以民為重的大度之國。其實新華日報1943年7月4日社論,「献给美國的独立紀念日」曾推崇美色自由民主 (見附文) 。當然我們不必全盤抄襲美式的民主制度,單吸取其精神已足矣!





(*1)「五四」運動是在西方文化沖擊下激發的中國思想文藝復興啓蒙運動。


(*2)一個染血的風采的日子,尋索中國本色化民主的歷史里程碑。


(*3)美國作為西方民主表徵主體的獨立日,亦是中國本色化民主路的終極烏托邦!





孰憂!!
五四92年 北京靜悄悄 學者﹕年輕一代不願也不敢表達(明報)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05:05

【明報專訊】今天是「五四」運動92周年紀念日,「五四」運動是中國思想文藝復興 ,但在今年辛亥革命百周年、中共建黨90周年等大日子衝擊下,在五四運動發源地—北京 「五四」顯格外低調。有北京學者表示,當代中國年輕一代很少願意真正關心政治,「多數年輕人根本不敢表達」。「五四」是追求普世價值,「不是追求的國家強大,而是形成公民社會」。當局更多地是作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來定義五四。北京大學 經濟學教授夏業良認為,當局並不承認民主、科學、自由等普世價值觀,「其宣傳和歷史並不一致」。他還說:「五四發生於辛亥革命之後,但孫中山 先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百年至今連基本使命都未完成。」不過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認為,「五四」本來是一個伴隨白話文、西方文化等引進的新文化運動,但被過度演繹為政治運動,「所以五四究竟是什麼?大家就很混亂」。 學生精神缺失思想束縛作為「五四」發源地的北京大學,曾是中國近代史上思想最為活躍的學校之一。但昨日在校內,僅有一張周日(8日)一場交響樂音樂會的海報提到「五四」。「五四」精神領袖之一的胡適在北大校園內毫無印記,而另一精神領袖蔡元培塑像被安置在未名湖畔樹叢中偏僻一角,塑像前有幾日前敬獻的花束,已略顯枯萎。花束中夾有一字條,上書「洋洋北大、拳拳赤子、五四精神、永放光芒、無產聯合、反貪反富、任重道遠、鬥爭到底。」署名是「猴小戲作」。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北大學生說,當前中國學生精神缺失、思想束縛,在校園內有「思想警員」監督學生,導致很多學生不敢表達。「歷史需辯論,但激辯歷史活動多因敏感被取消。日前,幾間高校欲舉辦辛亥百年辯論賽,也被叫停」。父母忠告勿觸及「雷區」夏業良教授評價,當前學生不敢表達,比不上「六四 」時,「那時學生一腔熱血,為理念並付諸行動。我至少很難看出今天的北大學生具備此種精神。20年前的都沒法比,又怎能與五四時相比?」他分析,一代又一代人的犧牲,令當前學生皆收到父母「不要觸及雷區」的忠告。「批判是危險的,政治不能搞,更不能玩中國的民間政治……這是中國學生現狀。」他說:「學生也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多考慮畢業後買房買車經營小家園。」明報記者 劉洪慶、王艷喆 北京報道

孰喜!!
溫家寶趁五四青年節前夕邀年青人中南海座談(商台)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20:59
總理溫家寶 ,趁“五四”青年節前夕,與多名年青人在中南海 座談。他鼓勵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以獨立思考,了解事情真相,作出正確判斷。他並向青年人提出五點希望,包括“有理想、善學習、講道德、要自立、勇奮鬥”,又說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都在青年一代身上。邀20青年中南海座談這些應邀的北京青年代表包括北京大學 生,青年作家、社區醫生、游泳運動員、新聞記者、科研人員、文藝工作者、巴士司機、交警、小學教師、農民工、超市收銀等。溫家寶先和他們到中南海西花廳,參觀已故總理周恩來 (1898年3月-1976年1月)生前辦公和生活的地方。據中新社報道,在座談會上,溫家寶說,「我們紀念『五四』,還是要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建設國家的重任遲早要交給你們,希望你們立志成才,為國家各項事業帶來朝氣。」他並對青年們提出「有理想、善學習、講道德、要自立、勇奮鬥」五點希望。他指出,青年要懂得真善美,懂得肩負的社會責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善於獨立思考,學會判斷事物的真偽。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確判斷;還要勇於創新,不墨守成規。」過去兩年,溫家寶在「五四」前後均到北京高校與學生座談。

4 May 2011 09:01

愛的回應

溫家寶總理昨天(27/4/2011) 在官式訪馬來亞期間,與「馬來亞大學」學生的答問對話中,未見提及事前揚言要提問有關艾未未和中國人權近況問題,心裏有點失望。但今天忙了一整天,晚上一看網上新聞,竟然難以置信地看到人民日報的文章呼籲包容異質思維(1)。同一時間,我們又看到內地歌手聲援艾未未被帶走(2),而中美人權對話剛結束,美方指近月中國人權狀況有倒退跡象。(3)在這茅盾的實況下,我們又喜見在馬訪問的溫家寶總理對華僑表示,中國有必要推動政治、經濟及司法制度的改革。(4)他總結指出,一個十三億人的國家,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獨立思考和有創造精神,那麼這個國家任何力量都打不敗的。這亦與我的論調,就是人民素質乃國家富強之本, 不謀而合。 盼望中国各級政府,對異質思維,能按這最新的中央指令去包容。

當我仔細看這人民日報包容評論文章全文後,從難以置信,轉為驚喜莫明。當中不留餘地,狠批痛斥,用心良苦的語態,洋溢於言表。雖然沒有明言針對那一打壓言論的個案,但文中痛陳的時弊: 「一些人在討論中容不下異見,相互對罵、攻訐,動輒給對方扣上嚇人的帽子,用意氣之爭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對待批評建言,非但不虛心聽取,反而搞起了「誹謗定罪」,甚至以權力意志壓制不同聲音。」明眼人都可看到是針對新華社對艾未未的抹黑,予以缺席審判及誹謗定罪。

有誰會有胆量採此高姿態,簡直是與一切腐敗黑暗的現狀,擺明車馬,公然決裂地對著幹呢?我們可能沒有公開答案,但溫家寶總理第一時間在海外官式訪問的繁密行程中再一次放聲強調推動政改,繼他在今年2011年4月19日發表的道德滑坡論,再一次引發關注,讓我們相信他是此包容評論文章的幕後執筆人之一。果真如是,中國之春已在望了,如文中所言,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變化。這誠然是對所有維權、追求民主人士的愛國愛民之心的最清楚的肯定,也是我一直呼求這人民政府對其百姓子民的最大的愛的回應。

為要捕捉紀念這歷史時刻,僅恭錄人民日報包容評論文章於2011年4月28日發表的全文:
《人民日報 》發表評論文章稱,要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才能推動思想觀念進步。以下為文章全文: 人民日報評論部: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

思想觀念的價值,在競爭中才會彰顯,在實踐中才能檢驗。「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自信。那種扣帽子、抓辮子的辯論方式,「不同即敵對」的思維模式,本質上都是狹隘虛弱的表現,無助於社會和諧的構建、健康心態的形成。
同樣看待一件商品價格,有人顯得很「淡定」,有人表示「鴨梨」(壓力)很大;同樣面對一樁刑事案件,有人焦慮等待「正義到來」,有人則在尋找「程式瑕疵」;同樣衡量一項改革措施,有人雙手贊成,有人卻提出質疑……今天的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樣、多變的時代。
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變化。從一種聲音到百花齊放,從千人一面到豐富多元, 反映出思想的極大解放,也體現著中國的前進方位:在改革深水區和攻堅期,不同利益的調整與博弈,自然帶來不同訴求的表達;隨著開放擴大和全球化深入,傳統與現代、國外與本土,不同價值觀念也必然產生碰撞交鋒。
多元表達難免會有「異質思維」,甚至給人「雞同鴨講」的感覺。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欣賞理性平和討論,期待聞過則喜的態度,但也不無遺憾地看到,一些人在討論中容不下異見,相互對罵、攻訐,動輒給對方扣上嚇人的帽子,用意氣之爭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對待批評建言,非但不虛心聽取,反而搞起了「誹謗定罪」,甚至以權力意志壓制不同聲音。
魯迅先生說過,辱駡和恐嚇絕不是戰鬥。思想觀念的價值,在競爭中才會彰顯,在實踐中才能檢驗。「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自信。那種扣帽子、抓辮子的辯論方式,「不同即敵對」的思維模式,本質上都是狹隘虛弱的表現,無助於社會和諧的構建、健康心態的形成。
在這個意義上,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在對話中協調立場,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識,推動思想觀念的進步。相對於普通民眾,手握權力的執政者尤其需要這種「包容」。如果說前者的狹隘只是語言暴力,後者的狹隘則可能帶來真實傷害,比如「彭水詩案」、「靈寶帖案」;如果說前者的包容體現的是素質修養,後者的包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更是執政為民的需要、法治社會的要求。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批評或許有對有錯,甚至不乏各種偏激聲音,但只要出於善意,沒有違反法律法規,沒有損害公序良俗,就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待,而不能主觀地歸之為「對著幹」。相反卻應看到,在一個多元社會,尊重不同的聲音和意見,既是尊重公民的表達權,也是紓解社會焦慮、疏導矛盾衝突的必然要求。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其實,不同聲音乃至反對的意見,還是提高執政水平的重要資源。所謂「聽不到不同意見不決策」,只有允許不同聲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情況,做出理性判斷和正確決策。所以毛澤東 同志認為「讓人講話,天不會塌下來」,所以鄧小平 才說「七嘴八舌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所以中央領導才反覆強調「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
多元乃繁榮之奧秘。一個社會愈是向前發展,就愈需要多樣的個性表達,愈需要整合各種意見形成統一意志的能力。以包容心對待不同聲音,在「存異」中「求同」,我們的社會就不會成為「一袋各不相干的馬鈴薯」,並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斷凝聚、升華。
(人民日報)


(1) 人民日報呼籲包容異質思維(明報)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15:55->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428/ 4/o160.html
(2) 內地歌手聲援艾未未被帶走(明報)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15:25->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428/ 4/o15l.html
(3) 中美人權對話結束美方指近月中國人權狀況有倒退跡象(商台)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19:59-> http://hk.news. yahoo.com/article/110428/18/o1ac.html
(4) 溫家寶:中國需政治改革(明報)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16:05->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428/ 4/o15m.html

愛的呼聲

剛找到那網上聲援艾未未的網站 < http://www.change.org/ >。你可考慮加入這表達民主意願的和平行列,為改變這世界盡一分微力,發出你的「愛的呼聲」。
至目前 16:30pm AECT Brisbane 21/4/2011,已有107,991綱上簽名。下附發起機構的概述和請願信,登入change網站,便可進行電子簽名。
OVERVIEW

On April 3,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was detained at the Beijing airport while en route to Hong Kong, and his papers and computers were seized from his studio compound. We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arts community express our concern for Ai’s freedom and disappointment in China’s reluctance to live up to its promise to nurture creativity and independent thought, the keys to “soft power” and cultural influence. Our institutions...On April 3,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was detained at the Beijing airport while en route to Hong Kong, and his papers and computers were seized from his studio compound.We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arts community express our concern for Ai’s freedom and disappointment in China’s reluctance to live up to its promise to nurture creativity and independent thought, the keys to “soft power” and cultural influence. Our institutions have some of the largest online museum communities in the world. We have launched this online petition to our collective millions of Facebook fans and Twitter followers. By using Ai Weiwei’s favored medium of “social sculpture,” we hope to hasten the release of our visionary friend.


Richard Armstrong, Director,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and Foundation and Alexandra Munroe, Samsung Senior Curator, Asian Art Juan Ignacio Vidarte, Director General,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and Deputy Director and Chief Officer for Global Strategies,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Glenn Lowry, Director,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Sir Nicholas Serota, Director, Tate and Chris Dercon, Director, Tate ModernKaywin Feldman, President, Association of Art Museum Directors and Director and President,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Yongwoo Lee, President, The Gwangju Biennale Foundation Michael Govan, Director,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Vishakha Desai, President and Melissa Chiu, Vice President of Global Arts, Asia Society Jim Cuno, President and Director,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Julián Zugazagoitia, Director, Nelson Atkins Museum, Kansas CityAnn Philbin, Director, Hammer Museu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Olga Viso, Director, Walker Art CenterAlfred Pacquement, Director,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Centre de création industrielle, ParisArnold Lehman, Director, Brooklyn Museum Jill Medvedow, Director,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BostonJulia Peyton-Jones, Director and Hans Ulrich Obrist, Co-director of Exhibitions and Programmes and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Projects, Serpentine Gallery, LondonPoul Erik Tøjner, Director, 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 DenmarkNathalie Bondil, Director and Chief Curator, 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Neal Benezra, Director, 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Tony Ellwood, Director, and Suhanya Raffel, Deputy Director, Queensland Art Gallery, AustraliaThomas W. Lentz, Elizabeth and John Moors Cabot Director, Harvard Art MuseumsAnn Goldstein, Director,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Apinan Poshynanda, 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 Foundation, Bangkok, Thailand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 Artistic Director, dOCUMENTA (13) and Bernd Leifeld, CEO, documentaManray Hsu, Founding Director, Taipei Contemporary Art CenterHolly Hotchner, Nanette L. Laitman Director, 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 New YorkJoel Wachs, President,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Pittsburgh


前言

享誉国际的艺术家艾未未于四月三日于北京国际机场,在乘机前往香港时遭受扣押。他位于北京住所的文件及电脑也遭查封。我们身为国际艺术组织的成员,在此表达对艾未未的人身自由之强烈忧虑。同时,我们对于中国政府未能实现其对于培植创造力及自由思考─这些作为”软实力”及文化影响力的根本要件之承诺,感到十分失望。我们的机构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线上社群。我们已经在网上发起请愿活动,将串联起在Facebook(脸书)及Twitter(推特)上的百万追随者。我们期望藉由艾未未深信能够实现”社会雕塑”的媒体-网络,来达成对释放这位拥有美好远景的艺术家及朋友之请求。

Richard Armstrong 古根汉姆美术馆 馆长, Alexandra Munroe 古根汉姆美术馆 资深策展人Juan Ignacio Vidarte 古根汉姆美术馆 毕尔巴鄂分馆 馆长 古根汉姆基金会 副会长暨首席国际策略执行官Glenn Lowry 纽约当代美术馆 馆长 Sir Nicholas Serota 泰德美术馆 馆长, Chris Dercon 泰德当代美术馆 馆长Kaywin Feldman 美国博物馆协会暨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 总裁Yongwoo Lee 光州双年展基金会 总裁 Michael Govan 洛杉矶美术馆 馆长Vishakha Desai 亚洲协会 总裁, Melissa Chiu 亚洲协会 全球艺术项目 副总裁Jim Cuno 芝加哥美术馆 馆长暨总裁Julián Zugazagoitia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馆长Ann Philbin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汉默美术馆 馆长Olga Viso 沃克艺术中心 执行 官Alfred Pacquement 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 / 巴黎工业设计中心 馆长Arnold Lehman 布鲁克林美术馆 馆长Jill Medvedow波士顿当代艺术美术馆 馆长Julia Peyton-Jones伦敦蛇形画廊 执行官Hans Ulrich Obrist 伦敦蛇形画廊 展览部联合总监暨国际展览项目总监Poul Erik Tøjner丹麦 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 馆长Nathalie Bondil 蒙特利尔美术馆 馆长暨首席策展人Neal Benezra 旧金山当代美术馆 馆长Tony Ellwood 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 馆长, Suhanya Raffel 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 副馆长Thomas W. Lentz 哈佛大学美术馆 馆长Ann Goldstein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 馆长Apinan Poshynanda泰国曼谷艺术文化中心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 第13届卡赛尔文献展 艺术总监, Bernd Leifeld 卡赛尔文献展 首席执行官徐文瑞 台北当代艺术中心 创始总监Holly Hotchner 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 馆长
PETITION LETTER
CALL FOR THE RELEASE OF AI WEIWEI
Greetings,
To the Honorable Minister Mr. Cai WuMinistry of Cultur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Our museums are memb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ICOM for Museums and Collections of Modern Art (CIMAM),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with formal relations with UNESCO. On April 6, CIMAM sent a communiqué calling for the release of Ai Weiwei. Our museums, foundations, and communities of Facebook fans and Twitter followers support CIMAM's statement:"The detention of artists and activists is not only inconsistent with China's commitment to the fundamental freedoms guaranteed i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in China's own constitution, it is also inconsistent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pledge, through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to promote all artistic disciplines and to advance artistic ideas. As organizations that represen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around the world, such actions and the obscurity surrounding them are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our values. They are of grave concern and consequence for the well-being of Ai Weiwei and for the artistic community at large, and hinder futur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hinese colleagues we welcomed at our recent annual meeting in Shanghai."

请愿书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蔡武

诉求: 要求释放艾未未本博物馆為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之成员。也為其下负责现代美术之博物馆暨收藏国际委员会(CIMAM)之委员,此委员会虽非为政府机构,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着正式的关系。我们在此支持国际委员会于四月六日所发表之请求释放艾未未的声明:"对艺术家及人权份子的拘捕,不仅违反了中国在国际人权宣言以及宪法中对于基本人权的保障,同时与中国政府藉由文化部所宣导,對於各式艺术创作及创意的提倡並不一致。身为代表着全球现当代艺术的机构,此做法与我们所深信的价值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对于艾未未的人身安全以及整体艺术界感到深切的忧虑。此外,这也将影响我们于上海举行的年度会议中与中国艺术界所建立的合作关系."

愛的呼喊

一篇被指是知名作家韓寒(*)被刪除的網文(見下文)也在聲援艾未未,文章指:「五星紅旗為什麼是紅的?是無數還有良知的人鮮血染紅的。」文首和文末說:「現在艾未未不能說話了,我們誰來為艾未未說話呢?」為此,網上發起了聲援艾未未的聯署活動,到昨晚截稿時已有9萬餘人簽名。我們個人的聲音縱管是微弱,但一同發聲呼喊,還應會有點較大的聲頻效應的。故也不怕冒險犯難,借消遙博繼「愛的呼喚」發出「愛的呼喊」!!

敬愛的胡主席暨黨中央领導人,温總理及各級政府官員幹部,深知你們都是日理萬機的大忙人,但艾未未的涉嫌犯經濟罪,至今在黑箱作業下已拖拉了十六天,一方面案情保密、二方面官媒又違憲違法的在艾未未失去自辯自由下,大事抹黑他的人格,自敗政府及官媒的形像,更刺激民情逾趨洶湧,發聲聲援或簽名支持的,像滚雪球般增加,這與國家維穩的政策相違背,亦非國內外擁護祖國社會和諧安定的平民百姓所樂見的。

袓國的硬實力,如日中天,處理國際事務,不亢不卑,滿有泱泱大國之風,奈何軟實力依舊偏軟。溫總理4月17日指出,「當前道德文化建設,落後於經濟發展,須透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規,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提高國家道德水平。」此言甚是,不論官、民的的一般生命素質都要被提高,特別在真愛生命的建立上,做到官愛惜人民,人民擁戴官的良性互動下,共創美好將來。相反地,若為政者執意用強權打壓的手法與民為敵,古往今來中外的歷史,都見証一項物極必反的歷史事實,願意為祖國、為平民百姓的福祉去拋頭顱、灑熱血的大有人在,這都不是我們願意演變的田地,趁民情還沒達沸騰,高聲呼喊以「愛」化解「礙」。

關子鴻 崇基1974經濟 19/4/2011

網傳韓寒被和諧的博客︰再見!艾未未

現在艾未未不能說話了,我們誰來為艾未未說話呢?
昨天听說艾未未被捕了。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十分揪心。我很難想象一個像艾未未這樣的人也會被逮捕。但是想一下自己是在中國,再想一下被囚禁在家中的陳光誠和即將面臨起訴的冉雲飛,也就想通了。這里是一個連法律都不能做擋箭牌的國家。
艾未未,胖子,有大胡子。和我們一樣愛搗鼓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也愛翻牆出去看新聞。從不計較送朋友東西,也愛拍真實的故事。追求真實,反對虛假。遵從鄧小平爺爺“求真務實”的號召。也為國家奧運會工作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他先前被限制出行過,被警察毆打過。但是被拘留超過24小時這還是第一次。以我有限的社會常識也可以猜到這次與以往不一樣。或許,再過幾天張思之大律師就會多出一個客戶。從此,再也看不到絕倫的藝術品,再也看不到推特上狂野的回復。我抽屜里的幾顆陶瓷葵瓜子也許會寂寞,但是我身上印著板磚的文化衫依舊會堅挺出現在街上。
我已經不想呼吁什麼,我也無力號召什麼。從一九四九年本朝開國算起︰反右、文革、嚴打、學潮、維穩,每一個時期都有無數揣著自己良心走進監獄的人,也有無數揣著自己良心被割下頭顱的人。五星紅旗為什麼是紅的?是無數還有良知的人鮮血染紅的。
艾未未曾經為上訪者說話,為三聚氰胺奶粉受害者說話,為汶川地震遇難的小學生說話。現在艾未未不能說話了,我們誰來為艾未未說話呢?如果連憑著良知說一句真話的勇氣都沒有了,那麼我真相信歷朝歷代“吾皇萬萬歲”的口號都實現了。最後,我想用李志的一首歌來作為結尾︰“人民不需要自由,這是最好的年代”。
(*)韓寒 (Han Han)韓寒1982年9月生於上海,是內地著名網絡作家、中國職業接力賽及場地賽車手、小說家及雜誌主編,其個人網誌總點擊率近4億次,是「中國第一博客」。1999年,17歲的韓寒出版反映上海初三學生生活的長篇小說《三重門》,一舉成名,累積銷量逾200萬冊,但高中時因期末考試7科不及格最終退學,並引發社會關於素質教育的討論。韓寒亦被視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在個人網誌上經常發文針砭時弊,筆風辛辣幽默,總點擊率近4億次。不過其文章亦常因直言而被封閉。2009年5月韓寒在博客上宣布辦雜誌及徵稿,但由於出版社審查嚴格,雜誌不但多次改名,創刊號亦一拖再拖。2010年7月,韓寒主編的雜誌《獨唱團》創刊,被搶購一空,原價人民幣16元的雜誌在網上最高被炒至180元。2010年4月韓寒以近百萬得票,獲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第2名,超過美國總統奧巴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