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4月1昂山素季以「99%的壓倒性得票率取得國會下議院議席」這是表徵全世界、不分种族、宗教、文化、地域、國度的和平理性民主非暴力抗爭的最終勝利、給予所有尚在抗爭的群体揭示長存的盼望,這一次,我選擇用圖片帶領大家同温昂山素季這24年的民主不歸路。
1945年6月 昂山素季出生在缅甸仰光。
1947年 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为缅甸独立与英国谈判,同年为政敌暗杀。
1948年 昂山素季3岁,缅甸独立,实行多党民主议会制。
1962年 缅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此时昂山素季在印度与身为大使的母亲在一起。
1964年 昂山素季赴英学习,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未来的丈夫、英国人阿里斯。
1988年 昂山素季从英国
回到缅甸照顾生病的母亲。同年,缅甸爆发大规模示威,要求民主改革。
1988年8月 昂山素季在仰光面对近百万民众发表演说,称“我不能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视若无睹。”
1988年9月 昂山素季组建“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她走遍缅甸,推动非暴力的民主运动。
1989年7月 军政府对昂山素季实行软禁。她拒绝被驱逐出境以换自
由。
1990年 缅甸举行大选。“全国民主联盟”宣布获胜,但军政府宣布选举结果无效。昂山素季继续被软禁。
1991年 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奖。
1990年到2010年 昂山素季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长达15年。
1995年昂山素季一度被释,她能离开缅甸赴英探亲,但她选择留下,从此再未与丈夫见面。后者于1999年去世。
2010年7月 基于军政府此前制定的改革计划,缅甸举行20年来首次大选,同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被释放。
2011年12月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恢复合法政党身份。
2012年1月 昂山素季正式宣布参加联邦议会补选。 (来源:新京报)
2012年4月1昂山素季以「99%的壓倒性得票率取得國會下議院議
席」民主联盟取得補選中44席的43席位!

1945年6月 昂山素季出生在缅甸仰光。
1947年 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为缅甸独立与英国谈判,同年为政敌暗杀。
1948年 昂山素季3岁,缅甸独立,实行多党民主议会制。
1962年 缅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此时昂山素季在印度与身为大使的母亲在一起。
1964年 昂山素季赴英学习,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未来的丈夫、英国人阿里斯。
1988年 昂山素季从英国

1988年8月 昂山素季在仰光面对近百万民众发表演说,称“我不能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视若无睹。”
1988年9月 昂山素季组建“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她走遍缅甸,推动非暴力的民主运动。
1989年7月 军政府对昂山素季实行软禁。她拒绝被驱逐出境以换自

1990年 缅甸举行大选。“全国民主联盟”宣布获胜,但军政府宣布选举结果无效。昂山素季继续被软禁。
1991年 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奖。
1990年到2010年 昂山素季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长达15年。

2010年7月 基于军政府此前制定的改革计划,缅甸举行20年来首次大选,同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被释放。
2011年12月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恢复合法政党身份。
2012年1月 昂山素季正式宣布参加联邦议会补选。 (来源:新京报)
2012年4月1昂山素季以「99%的壓倒性得票率取得國會下議院議

【明報專訊】「我們在20年裏只等這一個人。」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宣布,其領袖昂山素姬在昨天的國會補選中,高票贏得下議院席位。這將是這名不屈不撓與強權抗爭逾2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首次獲得公職,亦為緬甸民主進程揭開新的篇章。緬甸總統登盛在選前預先祝賀全民盟在選舉中 取得好表現,希望藉此加強國會

緬甸投票於當地時間昨晨6時(本港時間昨晨7時30分)正式展開,補選45個國會席位。精神狀態不俗的素姬在清晨出發到位於仰光鄉郊的高穆鎮選區拉票,

大批選民一早湧至設於各地學校、宗教中心與社區會堂的票站,在酷熱天氣下耐心輪候投票,數名代表歐盟與東盟的人員在旁監察投票過程。不少選民投票後難掩興奮心情。法新社引述高穆一名居民說﹕「我們在20年裏只等這一個人(素姬),我們信任她,我所在的村莊幾乎所有人都會投票給她。」
投票於當地時間下午4時結束,正式結果最快一

全民盟料44議席全勝

選票被塗蠟疑舞弊

即使全民盟全勝,所得席位亦只佔國會7%,軍人及親政府政黨仍將控制逾八成各級議會議席,足以左右政局。不過,自1989年起斷續遭軟禁15年的素姬首次參選及獲得議席,對緬甸意義重大。緬甸總統登盛早前稱,期望藉今次選舉推動緬甸全國和解。
政府樂見素姬改善外交
登盛的首席顧問奈津拉德向英國《星期日電訊報》稱,今次選舉雖然席位不多,但卻是緬甸民主進程的成果,素姬領導旗下政黨成為國會中有力的反對派,將成為緬甸改變對外關係的轉捩點。奈津拉德聲稱,緬甸近年推動改革,是政府為人民發展設想的自主決定,但他不諱言西方撤

後記﹕謹以不工整的打油詩,向外柔內剛的民主鬥士致敬意!她和夫婿及兩兒子作出的生離死別的個人犧性,不僅恵及緬甸,也叫全人類的民主大業添希望!
生在忠烈家
育於將門後
两歲遽失怙
十八黯別恃
结縭廿四載
髮散廿四年
家國誰孰重
私情何堪持
夫兒兩地分
婿別奈河橋
忠貞昭日月
義節薄雲天
民主不歸路
自由無悔途
成敗不足論
千古已留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