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9, 2012

《歷史將宣告我無罪》



中国民主抗爭的蹇途上,多少英魂為此–洒熱血、背羞辱、拋頭顱、蒙寃獄!林昭原名彭令昭是其中之表表者,她因著對民主之信念、基督的信仰,以柔弱之身軀,卻展現巨無畏的力量,與殘暴政權抗爭至死 1968年遺下《歷史將宣告我無罪》之豪情絕句:
將這一滴血注入祖國的血液裡;
將這一滴血向自由獻祭。
揩吧, 擦吧,抹吧,這是血呢!
殉難者的血跡,誰能抹得去?
歷史早已宣告她無罪了.
1980年8月22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撤銷之前判決,以精神病為由平反為無罪,並認定該案為冤殺無辜。1981年1月25日上海高院再次做出複審,認定以精神病撤銷判決不妥,撤銷1980年裁定,但仍與之前判決一併撤銷,宣布林昭無罪。
昨日是林昭被秘密槍決44周年,作家韓寒與一批內地網友集體高調悼念她,林昭在蘇州的陵墓更有大批民眾前往獻花。內地媒體雖然沒有相關報道評論,但新浪微博對相關悼念並沒有屏蔽。北京學者指出,薄熙來事件後民間左派勢力減淡,關於林昭的討論處於「半開放」狀態,但若徹底公開,仍對當局有一定威脅。
掌管歷史的主沒忘記,人民也更加不會忘記,始終有一天,那有罪的亦將受到歷史和人民的審判!
若眾逍遙博友人未曾認識林昭、以下附其有關資料以供景仰!
簡歷(更詳細之《新編林昭年表*可在此連結查看http://hk.aboluowang.com/life/2007/1126/%E6%91%A9%E7%BE%85%E3%80%81%E5%91%A8%E6%99%B6%E6%B3%A2%EF%BC%9A%E6%9E%97%E6%98%AD%E5%B9%B4%E8%A1%A8-16346.html
30/4明報新聞一則《民間高調悼「右派才女」 專家﹕官方放一馬 難公開討》
張曉平作之《美麗的林昭──歷史將宣告我無罪》
林斤瀾作之《五分》(道盡殘暴政權的冷血,枉殺林昭後還向遺屬追討五分錢行刑耗用的一顆子彈的費用  惡法暴政指)
劉發清作之《一 個 不 屈 的 英 魂-----憶林昭》

林昭 原名 彭令昭
出生 1932年12月16日(1932-12-16)
中國上海
逝世 1968年4月29日 (35歲)
親屬
父: 彭國彥-- 早年留學英國學習憲政,1928年第一屆縣長考試中獲第一名1960年其女林昭被捕後月內服滅鼠葯自戕
母: 許憲民-- 1908年生,為時代新女性,抗戰名人,社會名媛。16歲便為蘇州第一個穿上軍裝之女兵。1949年後曾任蘇州市政協委員。林昭遇難後精神崩潰,於1975年逝世。
彭令范-- 一九八年赴美。在美國達拉斯和威斯康辛大學獲兩個碩士學位,現在一家大學做研究工作。
彭思華-- 現在美國加州大學任助教。
舅: 許金元-- 曾任中共江蘇省委青年部長1927年「四·一二」事變中遇難
學歷
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
代表作 《告人類
林昭(1932年[1]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蘇州人,基督徒。林昭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因公開支持北京大學學生張元勛的大字報「是時候了」而被劃為右派,後因「陰謀推翻人民民主專政罪、反革命罪」在1960年起被長期關押於上海提籃橋監獄,在獄中她堅持自己的信仰,並書寫了二十萬字的血書與日記,控訴了中國當局的對她殘酷政治迫害和壓迫,表達自己追求人權、自由和平等的信念和追求。1968年4月29日林昭被當局在上海秘密槍決,當局從未正式公布過判處林昭死刑的罪名。

民間高調悼「右派才女」 專家﹕官方放一馬 難公開討論 30/4/2012 明報 –
【明報專訊】昨日是因批評毛澤東而被劃為「右派」的北大才女林昭被秘密槍決44周年,作家韓寒與一批內地網友集體高調悼念她,林昭在蘇州的陵墓更有大批民眾前往獻花。內地媒體雖然沒有相關報道評論,但新浪微博對相關悼念並沒有屏蔽。北京學者指出,薄熙來事件後民間左派勢力減淡,關於林昭的討論處於「半開放」狀態,但若徹底公開,仍對當局有一定威脅。
韓寒:屬於中國人的紀念日
林昭原名叫彭令昭,1932年生於蘇州,1954年考入北京大學。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因公開支持北大學生張元勛的大字報《是時候了》而被劃為右派,1960年被捕入獄。1968年4月29日,在沒有正式公布罪名的情况下,林昭被秘密槍斃,死時不足36歲,家人其後更被要求付5分錢「子彈費」。
1980年8月22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精神病為由,為林昭平反,並認定該案為冤殺無辜。1981年1月25日上海高院再次做出復審,宣布林昭無罪。
昨日,新浪微博湧現大量紀念林昭的留言,相關悼念並沒有屏蔽,微博上可以搜尋她的名字,還可搜出20多萬個結果。
賽車手及作家韓寒在微博留言:「五一國際勞動節之前還應該有一個屬於中國人的紀念日。1968年的4月29日,林昭被槍決。我身邊很多年輕的朋友甚至都不知這個名字。生命有涯,自由無價。歷史已經宣判了她無罪,但歷史也收了她五分錢的子彈費。讓子彈就飛到這裏為止吧。」留言獲得3萬多網友轉發。
百人自發往蘇州獻花
在林昭位於蘇州的墓地前,大批來自各地的民眾前往悼念,約有100多人,更有家長帶小朋友前來。民眾朗讀林昭作品、默哀,墓碑前擺滿鮮花,並有一條寫有「聖女林昭永垂不朽」的橫額。當局在林昭墓設有監控錄像,可以看到全過程,但並沒有阻止紀念活動。但據維權網消息,兩名湖南籍人士上午因為試圖前往蘇州拜祭林昭被國保帶走,傍晚獲釋。
媒體噤聲 倘討論牽連大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對本報表示,今年情况較為特殊,薄熙來事件後左派勢力有所減弱,官方對民間這種討論採取「放你一馬」的態度。但內地媒體不會做什麼,因為如果徹底討論林昭,例如公布遺書《歷史將宣告我無罪》等,將會和討論反右、文革一樣,也會牽連很大,對當局造成威脅。


美麗的林昭──歷史將宣告我無罪
作者:張曉平
【人民報消息】最近,我閱讀了思憶文叢《原上草》、《荊棘路》等記述當年反右派運動的書籍,有丁玲、陳企霞、馮雪峰等因共產黨當時內□而被打成右派者的文章,有吳祖光、荒蕪、黃苗子等文藝界美術界人士被打成右派者的文章,還有譚天榮、林希翎、劉奇第等當年北大、人大的一些青年學生之被打成右派者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小文深深地震憾著我,讓我看後,唏噓不已。這是一篇記述北大女學生林昭被當局殘忍地殺害的文章。
一九五七年,共產黨的罪魁毛澤東大耍陽謀伎倆,為鞏固一黨專制的共產政權,在中華大地上開展了一場把千千萬萬有思想的中華兒女於置於死地的運動——反右派運動。當時,林昭是一名年僅二十歲出頭的北大青年學生。她來自上海,年輕美麗,又有思想,還才氣十足,經常在當時的北大校刊和學生會所主辦的《紅樓》雜誌上發表清新活潑的散文和詩歌。因為她的思想活躍並擁有獨立的見解,她沒有能夠過被打成右派的劫難。
那些被打成了右派的青年學生們,在共產黨的強大淫威逼迫下,有許多人紛紛認錯求饒,以換得苟且偷生。而林昭,則始終堅持真理。在與同遭迫害的同學交談時,她說:「這並不是我們個人的命運問題。北大劃了這麼多的右派,全國有多少所謂的反右鬥爭還在全國進行,它的性質、它的意義、它的後果,它對我們國家、歷史有甚麼影響,對我們自己有甚麼教訓,我現在還搞不清楚,但我要認真思索、找尋答案!」
後來,林昭與幾個同樣堅持真理的朋友,還編印了地下刊物《星火》。她在上面發表了長詩《海鷗之歌》、《普羅米修斯受難之日》以及一些針砭時弊的文章。她們因為認為當時的南斯拉夫的情況和中國很相似,就寫了意見書給當局有關領導,希望作為參考借鑒。不想,這些人都以「反革命份子」的罪名被捕入獄。林昭在獄中絕不低頭認罪,還進一步抨擊當局的大搞造神運動和愚民政策,終於被惱羞成怒的專制當局從有期徒刑改判為死刑。
一九六八年五月一日,在這個當局標榜為新中國人民自己的勞動節之日,當局的有關方面闖進了林昭母親的家中,宣佈林昭已於四月二十九日被槍決;由於反革命份子耗費了一發子彈,她的家屬必須交納子彈費。當局的作為如此沒有人性、如此無恥!
文章記述林昭的妹妹最後一次探監見到林昭的情景:林昭用白被單當裙子,長長地拖曳在地上,手臂上套著一塊黑布,上面用白線繡了一個「冤」字。她的頭髮留得很長,齊根紮了一條白手帕,宛如過去戲台上的竇娥……。林昭最後留下了一份用血寫的遺書《歷史將宣告我無罪》。她只活了三十五歲,是那麼地年輕;在生命應當開花結果的季節裡,卻連婚姻也沒有,就無兒無女地「質本潔來還潔去」了。她像那夜空中一顆飛逝的流星,閃爍地劃過天際。但願她能點亮我們民族的一些後來者探求真理的心靈。
在冤案終於被後來的中國當局裝模作樣地給予了平反之後,有幾個同學湊錢在林昭的故鄉——蘇州——給她修了一個墓碑,也算一杯(手旁;音po3)黃土掩風流,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紀念!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的暴政時代,像林昭這樣不屈而慘遭殺害的得中華兒女不在少數。正像魯迅所言,他們是我們民族的真正的脊樑,他們的大義凜然、追求真理、不屈不撓的精神,為我民族的歷史進步,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悲歌。
號稱培育自由主義之精神園地的北大,有林昭這樣的好兒女,卻也同樣出了不少迫害林昭這樣好兒女的敗類。他們充噹噹局的走卒,協助當局將林昭等有思想的青年學生打成右派。林昭這樣的好兒女的遭受迫害、直至最終被迫害至死,北大校方也是難逃其咎的。在後來的所謂改革開放的日子裡,北大曾多次舉行了校慶,而在每次校友歡聚的時刻,你們北大紀念了像林昭這樣被冤屈死的靈魂了嗎?清算過那些賣身投靠、助紂為虐的北大敗類了嗎?向那些遭受了許許多多冤屈的北大的好兒女致歉和致哀了嗎?
那禍害像林昭等中華兒女的吃人的社會制度必須滅亡。為非作歹草菅人命的中國當局以及他們的爪牙所犯下的罪行必須徹底清算。只有這樣,那千千萬萬含冤死難的中華兒女們才能瞑目,而我們的民族也才有希望。
美麗的林昭,我們這些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後來者是不會忘記你的。請安息吧!
——轉自《民主論壇》

五分
作者:林斤瀾
——十年十□之五
嚇死人了,立這麼個碑。
謝謝你們,我在這裡磕頭了。現在咱們不興磕頭,倒是日本還有保留。我一想到感謝你們,眼前就出現日本女人跪在「榻榻米」上磕頭的形象,覺得那才能夠表達此刻的心情。我還看見那女人身材苗條,頭髮厚重,臉色蒼白,那就更好了。那是我姐姐。
家屬只剩下我一個單身女人,我代表列祖列宗,如若不絕後,還代表未來的單支獨傳的子孫,感謝我姐姐的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們,好心好意一片大好形勢,給我姐姐修墳,還要立一個碑,刻上:
「一九五○年錯定為地主家庭。一九五七年錯劃為右派。一九六○年錯捕入獄。一九六八年錯判無期。一九七○年錯殺身亡。」
乖乖,這可是一塊五錯碑。立在那裡,叫人一看——慘!我不同意。
你們說我是驚弓之鳥,害怕又惹出事兒來!
你們以為我想著這樣的碑,立不長遠。你們會說要是形勢再變,不是我姐姐一塊碑的問題,全完!
你們也可能笑我死腦筋,怕影響不好。怕別有用心的人鑽空子。怕後代不理解。
你們十九還得說我脆弱。有幾位的眼光裡,還流露出來疑心我落下了精神病。
告訴你們,我是怕。不過你們說的那些事情,我想怕,偏偏怕不起來。怕著一點好,省得又麻煩。可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呀!
我心裡恨著:怎麼不是四錯,也不是六錯,冤家路窄來個五錯。你們不知道我唯獨見不得五字,先前也不這樣,後來,忽然,要是冷不了碰著撞著個五,我立刻血管緊張,胃痙攣,心慌,頭暈……生理反應。要是說這也叫怕,行了。好比吃了肉惡小叫做怕肉。我生理上怕這個五字。
我建議:碑的正面,光是名字。連「之墓」都不要,你們若覺得太「禿」,就要一個「墓」。「之」字堅決不行,我討厭這個字,一寫連筆還和「五」字差不多了呢,這東西!
背面,刻一首她的詩。這個想法怎麼樣?別緻不別緻?這是我夢裡想出來,笑了醒來的!我姐姐生來是個詩人,臨上法場還有絕命詩。她有一首詩叫做「蘸血的幽靈」……
我姐姐五歲時候,就跟我媽媽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個小學生,就哼哼「魂來楓林青,魂去關塞黑……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上初中迷上《紅樓夢》,把「寒塘渡野鶴,冷月葬詩魂」寫在日記本上。淒淒慘慘謅起舊詩來了,中學老師只會新詩,拿她這一套沒法辦。到了大學,正經開課講唐詩宋詞,她倒寫新詩了,倒風風火火了,大學老師又沒法理她。她寫了首《不要跑道上的白線》,反右運動中,正好上「線」。她老是不合時宜。生命不在長短,合時就好,君不見時裝褲子?
進了監獄,舊詩新詩都寫。她心裡苦瓜炒辣椒,一半兒淒苦一半兒火辣。淒苦歸舊詩,火辣交給新詩。那是六十年代初,「浩劫」還沒有到來,禮拜五……
我又撞上個「五」了!見「五」就長毛。這個「五」是個會見的日子,按說該當一個好「五」。為這個日子,媽媽做吃的,一邊想著要說的話,回回把吃的做糊了,我來重做。媽媽去睡覺,想著要說的話,覺也睡不著,心臟病犯了,還得我拎著吃的去,回回又把媽媽的話忘了大半……
現在我只記得鐵門、鐵窗、鐵柵欄。我瞪著眼往裡看,黑糊糊的屋子,往裡看,黑幽幽的廊道,往裡看往裡看,飄飄忽忽的一個白身子,穿著白襯衣,長長的,沒有腰帶,飄著長長的白袖子,撕開了,飄著。長長的黑頭髮,飄著……白襯衣胸前,一個紅紅的大字:「冤」。那是用血寫的,那是血書,那是我姐姐,她有一首詩:《蘸血的幽靈》。那血是鮮紅的,那是剛咬破指頭蘸著寫出來的,那是我姐姐,那是示威,那是蓄謀,那是明知道會見的時候要穿過監獄廊道,那是經過阻攔,經過扭打,撕開了袖子,還是飄飄忽忽從黑幽幽裡飄出來了……那是我姐姐!她那首詩裡說,人們看得到流血,看不到內心流淚。血朝外流比淚朝裡流好受……媽媽說:姐姐瘋了。
六十年代初期,有過一個叫「小陽春」的時候。我媽媽乘機想盡辦法,證明了我姐姐精神失常,得到保外就醫的准許。
我背上一包衣服,跟媽媽去「領」姐姐出來。在一個小小辦公室裡,填了表格簽了字,警官一笑,拉起姐姐的手,交到媽媽的手裡。警察拉開通外面的門,做個手勢……誰也想不到,這時候,姐姐一聲大叫,甩掉媽媽的手,往裡面跑,大叫不出去不出去。警察攔她,警官拉她,姐姐跌倒地上,抱住辦公桌的桌腿不放。媽媽罵她打她,我幫著媽媽拽胳臂,警察過來掰手指頭,辦公桌搖晃,案宗水筆掉到地上,全屋子大亂……我姐姐叫喊的是:
「我不出去……我出去了還要回來的……我不出去,他們放不過我的……我冤枉,裡面銬子冤枉,外面帽子也冤枉……」
警官和警察起初都是帶著笑容,使著眼色。意思是「保外就醫」就「那麼回事」,反正媽媽打通了關節,他們也順水推舟。這一來,全都嚴肅起來,有的背後指指太陽穴,表示真的精神失常了。
差不多是把我姐姐死死抱著,才弄回家裡來。到家,她一倒床就呼呼睡著了。是累了嗎?
我問媽媽請不請醫生。媽媽說:「我可知道你姐姐的脾氣!從來就瘋,從來不管做媽媽的心!」說著哭了起來。在監獄裡和一路上,媽媽只是又打又罵,只我一個人流眼淚,全家只我沒有脾氣。
我姐姐有一首詩,叫做《家的祭》。把這一首刻在墓碑背面,怎樣?你們考慮——你們馬上考慮到,題目就不「正的常」……哈哈。
我姐姐一「保外」,根本沒有「就醫」。媽媽自己倒老找醫生,因為老犯心絞痛。
姐姐燙頭髮,畫眉毛,抹口紅,穿大花衣裳……媽媽給她錢,不說一句話。本來姐姐身上只是灰、藍、白,我辮子上掛兩個櫻桃球幾,她也罵俗氣,只許扎猴皮筋兒。   姐姐喝酒,抽煙,交男朋友,還在街上親臉蛋兒。媽媽說,讓她瘋一瘋吧。   她是挺高興的,有回問我:
「你知道蘇泰背劍嗎?」
我點點頭。
「傻瓜,我說的是監獄裡的蘇秦背劍。」
說著,把左手背到背後,上神,把右手背到後脖子那裡,下神,說「銬上。」
我一愣。我相信姐姐不是撒謊,我希望是姐姐的眼見,可不是身受。那樣銬的是殺人、放火、流氓、強盜,我姐姐只是思想錯誤……
「傻瓜,照樣可以吃飯喝水……」
姐姐笑著做給我看,可我的眼睛盯在地面上,我眼皮抬不起來,我心裡酸,我神經疼。可我不該忍不住問了一聲:
「吃喝拉撒,那拉呢?撒呢?」
「小傻瓜,看把你緊張的!你不會不穿褲子,不就什麼事也沒有啦。」
姐姐大笑。她吸足了氣,做了準備,然後放出豪放的笑聲來。那時候我還是個小姑娘,不是小傻瓜,這一個「不穿褲子」,可把我嚇傻了。再加上這樣的先做準備的豪放大笑,好像刀砍在我腦子裡。
還有一回。姐姐忽然問我:
「『一人飛昇,仙及雞犬。』你懂嗎?哪裡的典故?」
我一想,中學課本上有,就說是列仙傳中淮南王劉安的故事。
「你還不錯哩,有的文科大學生都不知道。」
姐姐喝多了酒,回家來亂脫衣服亂扔,都是我給整理。有回,我在衣兜裡摸到一本油印小冊子。一看,有詩有文。有一首寓言詩用的雞犬飛昇故事,這當然是姐姐寫的。這是五言古……
又是一個「五」字,藏在拐角上等著我。我讀那首詩的時候,還不怕「五」,馬上背下來了。它要是七言,現在我一定還可以一字不錯地背出來。可是這個「五」把什麼也攪亂了,開頭一句不知給攪到哪兒去了。
姐姐發現我看見了小冊子,抬手揚起巴掌,不過沒有扇過來,咬牙罵道:
「你找死了,小傻瓜。」回頭又一笑,說:「沒事,我用神仙寫無神論,沒有造物主,沒有救世主,也沒有神話,也沒有人的神化,變化的化。」
我不作聲,姐姐轉過臉來,又凶神惡煞一樣,說:「你要是想讓媽媽犯心臟病,心肌梗塞死掉,你就告訴媽媽。」
我在姐姐眼裡是個小傻瓜。我在媽媽心裡,最好地道是個傻瓜。姐姐才五歲,媽媽就教她背詩。我呢,無論是詩是文,媽媽從來不教一句。我上學,那是到年齡「隨大流」,媽媽連作業也懶得瞧。媽媽怎麼啦?她看著姐姐的眼神,有時候陰陰沉沉,滴得下水來。有時候高高興興,開得出花來。可是不論什麼時候,回過臉來就說我:
「不許你學姐姐,不許不許,有一個就夠了,夠了。」
隨著「浩劫」的到來,媽媽清楚,我也明白,監獄會把姐姐收回去的。果然,不錯。
幸好是街道上剛把媽媽剃了陰陽頭,這叫做「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不用說走到街上,就是在院子裡,小孩子都可以對著吐吐沫,扔垃圾,罵髒話。媽媽和泥菩薩一樣,自己的生死,別人的死生,都不相干了。
警車在院子門口。警察在院子裡,媽媽癱在屋裡椅子上,只有我在姐姐身後,不知道該送送不該。滿院子門裡窗裡,全是瞪著的大眼小眼。姐姐忽然吹起口哨,我忽然笑了。我當然記得不是哭,那是笑。
這回沒有定規的會見日子,裡裡外外亂糟糟,也沒有誰去計算年節日期。
有天我得到通知。走進鐵門、鐵窗、鐵柵欄,人家告訴我,我姐姐宣判了:無期。我走進鐵板似的屋子,門邊窗邊桌邊,站著坐著鐵青色的臉子。我姐姐坐在屋子中間,鐵鐐鐵銬。我在姐姐對面坐下,我姐姐說話了,她的聲音沒有變。她吐出來的每一個字我都聽得見,但我不知道說的是什麼。也許是「你好嗎」「吃了嗎」「坐下吧」「小傻瓜」……
我看見姐姐吸氣,做準備,以後大笑出來。她比先前虛弱,蒼白,氣短,若不好好準備,只怕笑不成聲。她大笑。狂笑,強調出來的笑,笑聲裡,我聽出話來了:
「你看姐姐多神氣,這麼多人陪著。出來進去,前呼後擁。你可別小看了他們,這裡有科長,有看守長,這長那長,讓你看看姐姐的威風吧……喝水!」
一個鐵青的「長」端了杯水過來。
「不渴!」
一聲不響,捧著水走開。
我看著姐姐大笑,往後仰,張著嘴,我看見兩個下巴,兩張嘴,我眼裡的姐姐是雙的,雙雙重疊的。
我聽見姐姐朗誦道:
「獻給法官的五朵玫瑰」
這首詩響亮極了,刻到碑上都會噹噹的響。可為什麼不是四朵,也不是六朵,偏偏是五朵玫瑰,還偏偏只有五句……我的腦子亂了,當時我當場記住背下來,當時我還不怕「五」,現在我亂了,好像街上忽然出了事故,和我一起的姑娘們忽然擠散了,一眨眼全找不見了……
街上打死人。黑幫斗死了叫叛徒,斗黑幫的兩邊對打死了,叫烈士。媽媽說幸虧姐姐住在鐵門裡,保住了一條命。
冬天,那年雪大,不化。雪地上的血點子好像凍干了的紅梅,不走色,屍首也不臭。
郵遞員送來一封信,和水電單、蘿蔔白菜勒令、煤球卡一起扔在窗戶台上。信裡說我姐姐業已「正法」,通知家屬去交五分錢子彈費。
過兩天,傍晚,我在街上瞎走。叫不出名兒的馬路邊上,踢著雪地上一個倒著的老太太,一看,是我媽媽。凍僵了的拳頭攥著,杵在胸口上,她還是犯心肌梗塞了。我叫兩聲,還睜開眼來,還認出我來,還說:「找不著交五分錢的地方,要找、要交,我們從不欠帳!
我雙手握住媽媽凍僵了的拳頭,拳頭鬆開,手心裡有一個五分的「鋼崩」。
我見不得「五」了,碰著撞著不論什麼,只要是五,我就血管緊張,胃痙攣,心慌,頭暈,眼花……那都是生理反應,心理沒事。  碑上刻一首詩,這想法小橋流水一樣別緻。清風明月一樣別緻。只是刻哪一首好呢?我姐姐臨上法場,還有詩,叫做《歷史將宣告我無罪》。這一首好,題目八個字。八旬。巴巴實實。

一 個 不 屈 的 英 魂-----憶林昭
劉發清

二三十年了,一張笑臉化成一個帶血痕的影子,總在我腦屏中閃現、旋轉、縈系著。它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稍有減色,反而被時代的激流沖刷得更加鮮明。最近她仿佛變成一個鉛球,沉重地壓在我胸口,使我煩躁不安,甚至喘不過氣來,逼迫我非寫出來不可。倘寫不出,好像無以報答地府的英靈,也無以安慰自己的良心。
她叫林昭,是我的大學同學。她長得身材適中,文雅莊重,有一對像燃燒著的火焰般閃亮的大眼楮。她經常在北大校刊和學生會主辦的《紅樓》上發表清新活潑的散文和頗有才氣的詩歌。我記得當年伏羅希洛夫訪華時,《中國青年報》接連發表的兩首歡迎詩歌,就出自她之手。她學習刻苦勤奮,成績優秀,是同學中的佼佼者。但她才多身弱,性格倔強,曲高和寡,有點像林黛玉,同時她又姓“林”(其實她的真實姓名叫彭令昭),因而不知從何時起,她獲得了褒貶參半的“林姑娘”(黛玉)的稱號。因為我和她同級不同班,而我這個來自粵東北山區的放牛娃,在她這位喜歡穿花裙子的上海姑娘面前,未免有些自漸形穢之感;加上我又听見別人說她“驕傲自大”、“不關心政治”、“小資產階級浪漫情調極濃”等等,所以最先接觸不多,交談更少。到了三年級,我們幾位同學組織了一個寫作組,她是組長,我是組員,要商量寫作問題,說話自然多了。她文思之敏捷,知識之廣博,口才之犀利,以及善于思考,是我頗為欽佩的。
五七年“反右”運動在北大開始以後,像她這樣有獨立見解的人,理所當然地最先“加冕”為右派分子。隨著運動深入擴大,即使平庸如我者,只因直言多說了一些與潮流相悖的話,亦未能幸免。命運就這樣把我們變成了“同路人”。
我當了“右派”以後,仿佛從雲端掉入地獄的無底深淵里,沉浸在憂愁與仟悔之中,受到最大限度的孤立。每天除勞動、寫檢查和上課以外,幾乎剝奪了開會、散步,乃至說話等一切自由,而且時時刻刻被監視著。
1958年7月某日, 我們畢業分配的方案已經公布。我明白︰只有遙遠的邊疆,才是適合我去的地方,與其被迫,不如爭取主動,報名到陌生的大西北去。但此去前途未卜,自然是凶多吉少,心中忐忑不安。當時我正在談戀愛,女朋友雖然表示願意等待我到“摘帽”以後;但我預感到自己永遠難忘的初戀恐怕不會有好結果……因此,我傷心,我惆悵,我悔恨,我嚎啕大哭,我咬過自己的手指,揪過自己的頭發, 陷入無窮痛苦中而不能自拔。一天下午5時左右,我低頭走著,校門邊突然有人低聲喝道︰“右派分子劉發清到哪里去?”我吃了一驚,抬頭一看,原來林昭笑吟吟地站在面前。
“別開玩笑了,我想回校去。”我愁眉苦臉地回答。
“嘿,”林昭突然提高聲調,“回去做什麼?去吃晚飯?”
“不,……我近來幾乎吃不下飯。何況現在時間還早,飯廳沒有開門呢。”我望見她明亮的眼楮里含著幾分諷刺的表情,茫然和尷尬地回答。
“走!我們到外面吃頓飯去。我請客。”她的聲音不大,但很清楚。
“我不餓,不想吃。”
“哼!飯要吃,而且要吃飽。你不餓?也罷,那你也得陪我去。”她好像有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我環顧四周,沒有發現“狼一樣的眼楮”,便轉身跟著她走去。
飯館顧客不多。林昭找了個角落坐下,我沒精打采坐在她對面。當我再次表示沒有胃口時,她向服務員要了一碗肉絲面,舉起筷子哈哈地笑︰“你不吃,我可要吃。”她一邊吃,一邊告訴我︰她當“右派”之初,不吃,也不睡;人們說她在流淚,其實她心里在流血;她甚至曾經自殺(我知道她自殺而被搶救過來,但我沒有勇氣去看她,此時也沒有勇氣追問關于她自殺的細節),可是現在她想通了︰“這不單是我個人的命運問題,北大劃了××多個右派,全國有多少?”她停下筷子,清瘦蒼白的臉上沒有一絲笑容,“反右斗爭還在全國進行,它的性質、它的意義、它的後果、它對我們國家、對歷史有什麼影響?對我們自己有什麼教訓?我現在還搞不清楚。但我要認真思考,找尋答案……”
我是不容易服輸的人,從前我雖然欽佩林昭的才氣,可是我心里沒有怎麼服她,況且她的年紀跟我差不多。可現在她卻像一面鏡子照亮了我,我覺得她好像變得高大起來,像個哲學家靜靜地睜著眼楮審視著一切……
我們從飯館出來,已日薄黃昏。夕陽的余輝染起了北大校園,玫瑰色的彩霞在西山上熾烈地燃燒著,遠處暮靄蒼茫,微風輕輕吹拂,白楊樹葉沙沙作響。北京夏日炎熱開始退去,夜晚特有的令人心曠神怡的清爽涼決開始降臨。林昭忽然停下腳步,說︰“喂,我們逛逛頤和園去吧。”這里去頤和園只有兩站路,乘公共汽車只需5分錢。 傍晚時分,頤和園游人很少,昆明湖的萬頃碧波,萬壽山的曲徑的清幽靜寂,奇花異木的濃郁芳香棗啊,多麼富有詩情畫意!這正是游園休憩的好時光。
我猶豫了一會兒,卻說︰“算了,時間不早,我們還是回校吧!”我之所以不去頤和園不是我的一切美感都泯滅了,也不僅完全是逃避“瓜田李下”之嫌的閑言碎語,而是害怕被懷疑在一塊搞什麼秘密“陰謀活動”,從而在即將分離之前招來不必要的甚至令人難以逆料的後果。
“……”林昭望了我一眼,似乎想說什麼,但什麼也沒有說。進入校門以後,我們各自分開走了。
不久,我被“分配”到大西北。林昭“罪行嚴重,態度十分惡劣”,本應送去“勞動察看”,但因病留下在北京做資料工作。我離開北京時沒有向她辭行。沒有料到,此行竟成永訣!
1960年春天,我在黃土高原一個小縣一所中學農場勞動。這個所謂“農場”,就是全校師生用钁頭、 鐵銑在貧瘠荒原上開出的幾畝荒地。路邊蓋了一間寬不到3平方米的低矮小土屋,房門用幾塊木板拼成。除了我和一個“作伴”的學生住在小屋內以外,“農場”一無所有。這是一個漫長而可怕的春天。河邊草叢剛剛露出淡淡的綠色,天空常常彌漫著灰黯的雲霧,寒風襲人,冷侵骨髓。附近農村里不斷傳來餓死人的消息。我雖屬于“干部”,但根據規定,該縣干部每人每月口糧從27斤“節約”到25斤,接著“節約”到22斤、20斤,每人每天平均食糧6.666……兩,好在這里時興一天吃兩頓,每頓供應3.333……兩玉米面。除鹽巴外,沒有菜,沒有油,沒有任何肉、副食品。縣城里惟一一間熟食店早已歇業。街上冷冷清清,看不見任何食品出售。只有一所縣醫院門庭若市。我所在學校,除了少數幾個脖頸壯如公牛的食堂管理員和領導人以外,老師和學生有的得了肝炎,有的水腫病,有的肚子疼……我在“農場”雖無事可做,但頭暈眼花,每日翹首兩次開飯時間,而每一次可以領到一塊手巴掌大小、 約2寸厚的玉米面“花糕”棗這是當地手藝高超的大師傅發明的“增量法”所制造出來的杰作棗和一碗也是玉米面燒成的湯。幾乎用不著牙齒幫忙,兩種美味食品剛到手便自動滾進我的腸胃里去了。然而我總覺得“花糕”太少了,倘有一籮,我也可以一次把它吃個精光……一天,我突然覺得兩條隨沉重得灌了鉛似的,腳和小腿腫起來。我一步一步慢慢地挨到校醫室,剛從衛校畢業的年輕校醫,只把我從頭到腳掃了一眼,什麼話也沒有問,就在藥櫃里找來找去,最後找到一盒中成藥--“銀翹九”,把它塞到我手里。“這是治感冒的呀? ”我不勝驚訝地問。他搖搖頭,說︰“‘瓜菜代’嘛!但不許多吃,一天只準吃兩顆……”
我的水腫病越來越嚴重,整日昏昏沉沉,但校醫室連“銀翹丸”也沒有了。我知道自己病情嚴重,甚至作好了思想準備︰我不能偷,不能搶,也不能逃跑。因為我是……可憐我才27歲! 最可憐的還是我千里迢迢之外的老母親,因為她在我8歲時失去了我父親,只有我一個獨生子……
正當陷于絕望之時,我突然接到一封來信。那柔中帶剛的娟秀字體,一看便知是林昭的手跡(我到西北後一直和她保持通信)。我撕開信函,掏出、攤開信箋準備讀下去時,忽然一個小紙包跌落地上。我俯身拾起,打開一看︰啊,全國通用糧票︰ 5斤、10斤、15斤……一共30多斤!我急著看信,信中說︰知我處境十分困難,她的日子雖然也不好過,可是她飯量不大,吃得少,因而有點節余,湊了這麼一些,略表寸心,幸勿見外……我把信反復讀了三四遍,用手帕擦了幾回濕潤的眼眶,心潮起伏久久難平︰世界上最崇高的美德,莫過于“舍己為人”;世界上最完美的情操,莫過于“雪中送炭”。在這困難時刻,有的親人為爭奪一點食物而反目為仇,有的夫妻為幾斤糧食而分手離異。而我和她只是一般同學而已,她送我的豈止是幾十斤糧票,而是世間愛人與人愛的無私的情操和偉大的美德。她不僅向我伸出救命之手,而且展示了她那水晶般透明高潔的靈魂。這區區30余斤糧票,在當時仿佛勝過800斤、 3000斤……難于計量的友情,使我感到渺小的身軀難以承受它的重量。 我趕快回信, 表示萬分感激,信中還真誠敦促她“認真改造”,祝願她“早日回到人民懷抱……”不久,我接到她復信,大意說此乃小事一樁,不足掛齒,至于足下所說“認真改造”雲雲,則“你我都是共坐在一條船上的‘旅人”,船若靠岸,我亦可登……”
我對這30余斤糧票,倍加珍惜,每天限定加買半斤糧票的“花糕”或“黃團長”(黃玉米面饃饃),決不多加一兩。直到這年夏收以後,我的每月口糧供應恢復到27斤,還有了一點蘿卜之類的蔬菜。奇怪,我沒有吃藥,水腫病卻不知不覺痊愈了。
可是同年10月以後,我與林昭的聯系突然中斷了。我給她寫了一封又一封信,都仿佛石投大海。我多方猜測,四處打听,但都一直未曾听到有關林昭的半點消息。
1979年,我的“右派”問題得到改正,即將調回家鄉之前,去看望一個多年不見的老同學。我問她︰林昭今在何方?她出人意外地滿懷悲憤告訴我︰林昭在文革中被“四人幫”槍殺了!
天哪!這簡直是晴天霹雷,我仿佛觸電一般,說不出半句話來,眼楮頓時掉下簌簌淚水。半天,我才吃力地想起魯迅先生的“忍看朋輩成新鬼”詩句……我要了紙和筆,透過朦朧的淚花,急急草就《哭林昭》詩一首,現摘抄如下︰
此世難忘弭難糧,高倩厚藉翰華長。
減君瘦體盤中粒,飽我孤寒病餓腸。
飄零淪落更慘死,噩訊遲聞淚沾裳。
黃土家中眠做骨,驚水長啕怨浦江?
芳魂杳杳難入夢,春草幽幽一樓香。
船靠岸邊君不見,空留遺恨泣同窗…
可是林昭為何而死?怎樣死?死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那位同學也和我一樣,腦子里全是大“?”。直到“四人幫”被拉上歷史審判台,報上發表了新華社記者穆青、郭超人、陸拂為寫的報告文學《歷史的審判》,才痛悉︰“在我們熟悉的朋友中就有這樣一位同志。這是勇敢純真的南國女性,名叫林昭。由于她不願意向風靡一時的現代迷信活動屈服,被關進上海的監牢。但是,她堅持用記日記、寫血書等種種形式,表達自己對真理的堅強信念,心甘情願地戴上‘頑固不化’的枷鎖,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年輕的生命。她就義的詳細經過至今無從查考,我們只知道這樣一個消息︰1968年5月1日清晨,幾個‘有關方面’的代表找到了她年邁的母親,宣告林昭已于4月29日被槍決。 由于‘反革命分子’耗費了一發子彈,她的家屬必須交納5分錢的子彈費。 這真是使人毛骨悚然的天下奇聞!……”後來,我又讀到上海《民主與法制》 雜志1981年第3期《林昭之死》一文,對林昭罹難過程才有較為詳細的了解︰ 林昭的舅舅許金元曾是中共江甦省委青年部長,“4.12”事變中犧牲的烈士。林昭的母親早年追隨其兄參加革命,為人民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林昭受其舅和母親的影響,17歲參加工作,參加過“土改”,當過新聞者,在工作中成績出色。1954年她以江甦省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1960年林昭因病回上海以後,與幾個朋友編印了《星火》,她在這個刊物上發表了長詩《海鷗之歌》、《普羅米修斯受難之日》和一些針砭時弊的文章。林昭等因看了“南共綱領”,認為南斯拉夫情況和中國很相似,不妨將自己的意見寫成書面材料寄給有關領導人作參考借鑒。她因而于1960年10月以“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被捕入獄。因為她在獄中堅持真理,從不低頭“認罪”,甚至變本加厲地直接有力地抨擊“四人幫”大搞現代造神運動和愚民政策,終于從有期徒刑改判為死刑,立即執行。林昭的妹妹談到她最後一次探監見到林昭的情景︰“一見她,我大吃一驚,她的打扮正與外面一片紅色海洋截然相反。她穿了一件淡色上衣,用白被單當裙子,長長地拖曳在地上。手臂上套著一塊黑布,上面用白線繡了一個‘冤’字。她的頭發留得很長,齊根扎了一條白手帕,宛如過去戲台上的竇娥……我隔著鐵絲網發呆了。當然,我想我是理解她這樣打扮的含義,這是另一種反抗……”林昭最後一份血寫的遺書是︰《歷史將宣告我無罪》。
1979年1月, 北大發出了關于林昭錯劃右派的改正通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復查了林昭案件,于1980年8月22日以滬高刑復字435號判決宣告林昭無罪,冤案終于平反昭雪。1980年12月11日,林昭生前部分老師、同學、友好和親屬在北京舉行悼念會。參加者有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聶真,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羅青,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許覺民,前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人大新聞系主任羅列,北大中文系主任楊晦,楊伯峻教授,樂黛雲教授,作家林斤瀾, 作家、 北大同學劉紹棠、陸拂為等80多人。我未能參加追悼會,發去唁電︰“千秋豈短,浦江尚淌顰卿血;四載何長,粵海無平難友心,”以寄悲憤與哀思。
林昭的悲慘命運,令我想起張志新,想起我們這一代不幸的知識分子。林昭的悲劇,難道不是時代的悲劇麼?然而,決定暫時勝負的也許是力量,決定歷史勝負的卻只有真理。被殘暴的“四人幫”所戕害的林昭,雖然倒下了,但歷史已經證明,她是真理的殉道者。她只活了35歲,正當開花結果的盛年,沒有結婚,無兒無女,“質本潔來還潔去”。她宛如夜晚一顆一閃即逝的流星,生命雖短,但那劃過天際的璀璨光芒,會點燃人世間許多追求真理的心!
1985年夏天,我游覽了古城甦州,參觀了名揚中外的拙政園,駐足虎丘勝景,飽餐了中國的“威尼斯”--甦州水域的美容秀色。回到廣州以後,有同學問我︰去看了林昭的墳墓沒有?“什麼?林昭有墓?”因為我僅僅知道林昭身後只留下一束頭發。他說︰有。那是幾個同學湊錢在林昭的故鄉甦州給她修了一個墓,----淨土掩風流”。不過,是“衣冠冢”?還是骨灰墓?也許只是一個紀念碑。但即使是紀念碑也罷,我到甦州沒有去看她,真說不過去,令人黯然。可是我又想,倘見了她,我能說些什麼呢?就說“安息吧,林昭”嗎?對此廢話,林昭的英魂,即使在天堂上抑或在地獄里,她樂意听麼?想來想去,我似乎找不到一句適當可說的話,我只默默地對自己說︰
“慚愧吧,後死的苟且偷安的‘須眉濁物’!”


這里有林昭的網上靈堂
http://www.netor.com/m/box200005/m2184.asp?BoardID=218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