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uqldfreeblog.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8827.html
(full version with photos and pictures)
7. 眾志六旬舞飛揚
從湖堤「止於至善」旁的斜岥拾給而上便是眾志堂。由於暑假剛開始,地下飯堂並不十分熱鬧。全都是陌生的面孔散佈在飯堂裏,叫我感到自己果真已是時空相隔37載的歷史人物。在輕鬆閒適的假日氣氛中卻又隱然有一份喜慶的感覺,最初不曉得這感覺的來源,但當我上到二樓學生活動中心遙望舞台時,才驟然察覺兩邊掛了兩幅大紅對聯
众志紅絲舞
六旬神采飛
原來是崇基六十甲子校慶,那便想起個多月前收到崇基校友會的百元廣告捐款賀校慶的呼籲電郵『聯賀母校甲子校慶』 (http://www.cuhk.edu.hk/ccc/alumni/form.pdf),在資料架上,又看到 靳杰強校友(66/物理)設計並以毛筆俊書;配句由盧廣鋒校友(67/史地)撰寫,兼從形、音、義三方面題賞的CC60, 名為崇基六十周年校慶徽號配句, 可經此連結索覽http://www.cuhk.edu.hk/ccc/alumni/sentence.pdf以前是學生會的行政活動中心,現在多了崇基學生輔導處的辦公室,餘下都是會議室,探頭裏望都是空洞無人。想當年在大學四年級時擔任學生會幹事,在兼顧學業、院校際運動和學生會活動三方面弄得自己最是漫天烽火的一年,經常穿梭牟館、嶺南体育館和眾志堂之間。因為第四年自動有宿位的原故,不知有多少個通宵達旦的晚上,在眾志堂的會議室裏渡過,大學生活的全面參予的体驗也最為深刻。
溜灠兩邊的壁佈板,看到了現今崇基學生的各种社會參予。崇基因有基督信仰的背景,所以看到較高比例的短期宣教及社會關懷的活動,有去印尼、印度、韓國和中國內地,是當年少有的跨文化地域的人生体驗。讀万卷書不如行万里路,這道理在70年代遠程旅遊還未普及的時候,是知易行難的。但我和內子當年在大四春節前後夥同二友好一行四人,突破了中國當時的閉關政策,到過杭州、上海、蘇州、無錫、南京、桂林、南寧作自由行,是最深入民間的自助体驗旅程、也種下了今天國是關注的种苗。
相比今天學生會有組織、含使命的跨文化外展活動、當然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枉崇基六十年的教化。對聯讚許母校六十歲仍神采飛揚,叫我驀然醒覺一個月不多我便也步入六十花甲之年。期許自己在神所賜的壽歲裏,「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申命记33:25)
8. 華連後苑夢魂消
離開眾志堂,心裏便急不及待的拾級而上於後面山岥上的華連堂。我當年是住男女生宿舍的明華堂與當時是女友的內子住的華連堂比鄰。與內子一年級同讀生物系開始便談戀愛,目的要向反對在學時談戀愛的父母証明,求學時期談戀愛可彼此鼓勵學習。果然,我們喻拍拖於一同溫習,在分別轉往經濟、工管系後,大家三年來的成績都屬優異。
秀慧前此寫了以華連後苑為背景的「共賞曇花今與昔」,正是我當年與內子約會之所,讀秀慧的詩,鉤起不少溫馨旖旎的回憶,也是我一興繞未圓湖一匝之念時,瞬間挑起華連後園舊地重遊的渴想,看看是否『曇花依舊寂寞無人見,陣陣芳芬入簾』。孰料物移星換、華連後苑面目全非,兩面出入口都裝設鋼閘把後苑完全封鎖,正是華連後苑夢魂消,過往美好的回憶,就只好在詩中尋了。
9. 牟館翠綠硫璃影
牟路思怡圖書館是我1970入讀崇基翌年落成的,猶記得當年從音樂系那邊的舊館排人鏈傳遞書本搬到牟館的眾志成城的精神。牟館地庫的溫習室,是我走讀時逗遛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我和內子拍拖溫書的地方。我因為是崇基田徑隊的短跑選手,每週最少三天下午溫書完畢後便獨自到体育館練跑,除此之外,都和內子長時間泡在溫習室裏,好像我倆的愛巢一樣。華蓮後苑既緣慳一面,當然想往牟館故地重遊、舊夢重溫,但又再大失所望,牟館藏書部份在假期尚有限度開放,但溫習室卻已重門深鎖,另一舊夢又未能圓,可真應驗未圓湖的「玄意」。往牟館正門,入口安裝了電腦卡電閘,只想稍事觀光也不得其門而入;相比昆士蘭大學的眾多圖書館,都可讓學生或公眾人士自由進出,牟館的學生教師專用的措施,大概是因假日遊人如鯽,干擾太大之故。這倒提醒我當年在星期天在溫習室溫書時,也不時遭遊人以看熊貓的眼光在窗外窺探,我們也練就了不動禪心經,視若無睹,繼續溫書,我行我素。
牟館雖不得其門而入,門外卻別有風光,觸目所見,又是另一賀60週年的對聯:
六十虛懷若谷
春風得意如圓
『六十而“春風得意”。圖案有圓之韻律,“得意”有趣。 “60”中空而橢圓,故云“虛懷” ,既若谷。又如圓;若“馬料水之谷”,如“未圓湖之圓”。廣而後能容,虛而後能得;“懷”抱能“虛”,自然“意”有所“得”,而所得如“圓”之滿。春風,喻師之教化(“師”諧音“C”,故亦借指“CC”為春風教化)得意如圓,崇基教化得“至善”之意,如美滿之圓。至善義同圓滿。』當把正門及對聯拍照當兒,又有新的發現。牟館入口的玻璃門具弧度,反映未圓湖的景色,顯示3D立体視覺效果。在門中央前一米地方,形成一立体翠綠硫璃影的虛擬像(virtual image),我相信這是設計所呈現的果效,有弧度的玻璃門像徵虛懷若谷,但能春風化雨,美滿得意。
10. 士大夫教堂對應
士大夫俱樂部是Staff Club的中譯,意即教職員飯堂,是眾志堂吃膩了的另一吃飯選擇。我尚記得學生不能進入,但可在樓下廚房後門口買外賣,因為都是熱炒,鑊氣香溢,干炒牛河是熱賣,價錢比眾志堂稍貴,但物有所值,輪候的人也不少。後來曾放寬可讓學生入內光顧,但最終還是要有教職員帶領才可進入同膳。現今因校慶之故,門口也掛了兩幅對聯:
相思紅豆色
六秩絢霞明
『“雙C”諧音“相思”。相思子,色紅,一名“紅豆”,俗名相思豆。“雙C”之紅,即“崇基紅”,非一般的紅色,乃是相思豆的紅色。王維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相思”,兼指兩種思念(崇基人思念崇基、崇基人互相思念)。十年為一秩。絢,音勸,有文采也。』餐館何來文釆呢!?那大概是指教師們士大夫俱樂部裏,吟詩作對,或作學術討論交流的樂事。另一詮釋,就是與崇基禮堂互為表裏對應,在教堂地下也張掛了另一對聯:六十靈光生異彩
未圓紅舞出相思
『“靈光”,雙兼宗哲意味。聯想校歌:“靈光照寰宇”。異彩,奇麗之彩,非一般的彩。“相思”諧音“雙C”,舞出雙C。』也就是把崇基的基督教信仰的至善博愛精神從教學相長的聖俗不分的生活中活現出來。聖:也就是教堂週會崇拜信仰活動;俗:便是士大夫俱樂部吃飯宴樂之所,隱然把基督徒入世而不屬世的玄機滲透。回想當年我縱有基督教小學聖經教育的薰陶,崇基週會的宗教信息的浸淫,還未足夠把我從世俗塵寰裏被分別為聖蒙揀選得救恩。有幸人到中年因崇基的福音种苗終得萌芽,在英國信主。際此母校六旬喜慶,也是我人生步入六秩之年,生命終能靈光生異彩,紅舞出相思,站在聖俗兩對聯之間,見証主恩情。更感恩的事,就是神一家得救的應許(徒16:31) 。自己的妻兒,父母及庶祖母都先後經歷奇異恩典得蒙救贖,受洗成永生之家的一員。父親及庶祖母十四年前先一步返天家,媽媽十四年前彌患大動脈剝離症,命懸一線;但神不但給她肉体的醫治,憑信她精彩的多活了十四年豐盛人生,最後一刻亦是含笑而別。
站在禮堂和飯堂間的崇基路,彷似站在人生的分水嶺。前半生在世俗人海裏浮沉,在象徵世界的飯堂裏鑽營,為的是滿足今生口腹的需要。1990蒙恩得救,意義上就被揀選從世俗中分別為聖,往靈光境界教堂靠攏,身份已不屬世,但人卻仍要入世,在俗世中被神使用作見証。在澳洲開荒教會十四年,傾向有完全出世與社會脫節的危機。但自從2008年四川地震後,神重開中國事工之路,38年前神州之旅留下的中國夢今得重圓;
三載的中國服侍,從四川轉戰湖南,也從教會走入社區,參予國際關心中國慈惠協會照顧殘障孤兒的工作。順服神入世而不屬世的指引,三年的國是關懷,也被神促成了今年三月開始的文字事工,在逍遙博上既可議論時政,又可分享靈裏亮光,美妙的貫徹了能入世而又出世的托付。念及於此,心神盡得舒張,乃收拾心情,重新上路、續完那未圓一匝的思憶路!
11. 嶺南館豪情不再
就如前述,我的大學德智体群四育中後二者,有相當時間都在嶺南体育館得造就。我的体育短跑天份,是遲至中六才被發掘出來的,是在踢足球跌甩毛跤養傷期間,手吊著繃帶跑步仍勝對手的偶發機遇下發現的。甫進大學便被李小洛和Miss韓釘哨,崇基代表生涯便四載無斷,代價就是放下踢足球之至愛,風雨無間地一週三次練跑。其實我的水平非十分優秀,中途半路加速還可以,弱點是起步反應不夠快,技術不夠全面,前段加速欠佳,因此之故,唯有將勤補拙,在蜀中無大將之情況下,四年都代表崇基轉戰港九學界運動會,造成我在其他領域,不管學業、日後的事業和人生下半場的侍奉,都具爭競之心。
今日拾級而下重臨嶺南舊日用武之地,已人面景物全非,舊日故人皆憔悴,踏足昔日征戰「沙場」(當時未有泰坦式跑道,只是泥沙地) ,驚覺六線跑道,變成了兩線的緩跑徑,嶺南館已不再用作任何競賽,只作院友球類活動遣興之地。不禁握腕輕嘆舊日豪情不再,當打的仗好像都打過了,當跑的路己跑盡了嗎?!
12. 馬料水千秋功業
信步越過草地和緩跑徑,踏出離開嶺南体育館,復臨馬料水大學站前,來到民主自由女神像腳下,便完成了未圓湖一匝之旅。人生六十為一甲子循環,忽頓悟少壯人生在崇基得教化為起點,60年一覺揚州夢,現今故地重臨,又彷似終點在望。其實起點、終點何在不重要,路上好風光才不枉此生;更重要的是生命因衪傳奇,前半生單靠己力便勞苦重擔愁煩難當,物質豐富但心靈有空洞永不飽足;後半生有主同行,天色雖非常藍,但難關難過天天過,主恩夠用生命輕省多。崇基在馬料水六十載春風化雨,從僅有校園的小鎮,發展成一工業科技城,學生一批又一批被輸送到社會各色崗位,在各行各業中延續崇基無間東西、精益求精、止於至善的精神。崇基在馬料水千秋功業、便得在門內、門外,以至海外同得傳承顯揚。
全文完
未圓湖一匝顧今憶昔(上) http://cuqldfreeblog.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